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傳導路徑和影響推演
閱讀:174 次 時間:2020-03-24文:恒大研究院 任澤平 馬家進 石玲玲 梁珣 王孟嫫 范城愷 轉載自搜狐網站。
導讀
十年一輪,新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來襲,疫情是導火索,根源是長期貨幣超發下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年過去了,美歐主要靠量化寬松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杠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社會撕裂、政治極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其中,美國股市泡沫和企業高債務杠桿是兩大相互關聯的火藥桶。從金融周期的角度,這是一次總清算,該來的遲早會來。
美歐的流動性危機已經顯現,這通常是金融危機的前兆,金融杠桿的游戲已經結束,音樂已經停止,投資者拋售資產奪門而逃:美股暴跌,10天內四次熔斷,恐慌指數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最高點,技術性熊市;美股盈利惡化、估值大跌、戴維斯雙殺,杠桿資金與同質化交易相互踩踏,股票拋售與股價大跌相互強化;股債雙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升;企業部門債務杠桿高,評級下調、信用利差擴大、違約風險上升;黃金價格大跌,8個交易日內跌幅超過10%,避險資產不避險;現金為王,美元指數快速上升。所有籃子都被打翻時,沒有一顆雞蛋是安全的。流動性危機若繼續蔓延和深化,將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雖然中國成功進行了金融去杠桿、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難以獨善其身,我們的研究認為,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機,將從貿易、外需、產業鏈、資本流動、金融市場、疫情輸入、外匯、房地產、交叉傳染等途徑向中國傳導。因為傳導是有時滯的,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后的金融危機和各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更深遠,現在還遠沒到宣告勝利的時候。比如,美國次貸危機2007年中就已爆發,但是由于影響時滯,直到2008年,國內的出口訂單和外需才大幅收縮,金融市場暴跌。所以,要“做好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充分準備”,沒準備是危,有準備是機。
我們當前的任務是三大戰役:抗擊疫情、恢復生產、擴大內需。目前前兩仗打得很好,當務之急是擴大內需,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后續沖擊,防止失業潮和企業倒閉潮,形勢十分嚴峻。這一次應對要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啟動“新基建”的緊迫性上升。
重溫《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兩次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債務周期》、《房地產周期》、《滅火》:1)金融危機:一個永恒的現象。2 )時代在變,但人性像山岳一樣古老。 人性是健忘的,從貪婪到恐慌。3 )國外債務危機主要是債務違約、匯率貶值和資本出逃,國內債務危機主要是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和貨幣貶值。 4)這一次不一樣?內在的邏輯都一樣。貨幣超發、金融自由化、監管放松、過度投機是金融危機的土壤,高杠桿是風險之源和火藥桶。5)銀行業危機和資產負債表衰退,是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蔓延的機制。全球化背景下,很難獨善其身,通過貿易、外需、產業鏈、資本流動、金融市場、外匯、房地產等傳導。房地產是周期之母。6)危機有自我拓展路徑,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軍事危機,及時阻斷傳導鏈條很重要,但也要兼顧道德風險。7)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就像剛剛發生,2015年股災依稀如昨,2020全球金融危機再次來臨。經濟學仍任重道遠。
雖然中國的疫情開始看到曙光,但是看到其他國家人民仍在遭受嚴重的疫情,心情沉重。這種時候,世界各國本該聯手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機,但是相互的指責和甩鍋,使得事態變得更加嚴峻和復雜,而遭殃的是普通老百姓。貿易摩擦破壞了大國之間長期積累的互信。最近關于“中國病毒”的提法是糟糕的,這時候不應該煽動民族情緒對立,轉移視線甩鍋,不應該被骯臟的政治愚弄。就像世衛組織負責人說的,“2009年流感大流行始于北美,我們也沒把它稱作北美流感 ”。病毒沒有國界,不區分種族、膚色和階層,世界各國應該聯合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