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全面監管的變與不變
閱讀:204 次 時間:2019-08-272016年私募基金行業迎來史上最嚴監管年,一年的時間里,中國基金業協會對私募業密集修訂了7個自律管理辦法和2個指引,多方位、全維度地加強監管,高壓監管下,私募機構備案門檻全面抬高,大批空殼私募被清理注銷,非法失聯私募機構也一一被列入黑名單,魚龍混雜的私募基金業已發生巨變,私募基金管理人經歷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牌。
監管:全版圖形成
2016年2月
1日《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
4日《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5日《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
2016年4月
15日《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
18日《私募投資基金合同指引》
2016年7月
15日《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
2016年10月
24日《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第1-3號》
2016年11月
11日《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定《證券期貨業信息系統審計指南》金融行業標準
15日《私募投資基金服務業務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
正在修訂
《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管理辦法》
《私募基金從業人員管理辦法》
《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
在私募基金行業長期處于野蠻生長、違約兌付、跑路事件不斷的大環境下,今年以來,證監會連同中國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進行了全方位監管。中國基金業協會對私募業密集修訂了7個自律管理辦法和2個指引,包括對私募管理人備案、風控、信披、基金合同、投顧管理、托管、外包、從業人員等多方面全維度地做出規范,形成了全方位的私募監管版圖。
通過透明的注冊登記標準、明確的行業行為準則和有效的事中事后監測處罰,保障市場主體間的博弈秩序和博弈環境,讓私募基金行業真正回歸市場,行業發展終將步入健康軌道。
規模:9萬億元之后
今年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持續擴增,總規模已突破9萬億元大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備案私募基金42263只,認繳規模9.13萬億元,實繳規模7.26萬億元。私募基金今年整體規模擴張源于大中型私募這幾年發展很快,體現了強者恒強的態勢。從2015年1月到今年10月,百億元以上的私募已經從43家增長到158家,漲了2.7倍;50億-100億元的從60家增長到185家,漲了2.1倍;20億-50億元的從168家增長到453家,漲了1.7倍。
清盤:總數趕超2015全年
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來清盤的私募基金數量達到2921只,其中有2209只產品清盤于上半年,趕超去年全年產品的清盤量。從清盤產品的投資策略來看,超七成的清盤產品為股票策略,宏觀對沖策略由于本身產品基數較少產品清盤數量占比最低。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私募產品大批量清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是去年上半年牛市催化下私募數量激增,導致今年私募產品基數較往年大幅提高;其次,去年成立的大批結構化產品相繼到期;第三,則是今年A股市場下跌過程中流動性喪失導致部分產品提前清盤。
空殼:超萬家注銷
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5月1日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第一階段注銷“大限日”,共有1901家空殼機構被清理;8月1日是第二階段注銷“大限日”,有超過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見書也未在協會備案私募基金產品的機構,最終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兩批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及期間主動申請注銷登記的機構,備案新規實施后,累計超過1萬家機構已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兩個階段空殼私募的注銷工作將有利于保護私募投資者利益,提高私募基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