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私募,為何股權投資(PE)很少虧錢而股票基金經常賠錢?
閱讀:219 次 時間:2019-08-27在了解股權投資和股票基金差異前,先來掃個盲。
私募基金: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體(高凈值人群)募集的資金,一般來說,門檻為100萬起投。
股權投資:PE,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未上市公司、準備上市公司)的股份,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
股票基金:股票基金亦稱股票型基金,指的是投資于股票市場的基金。
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定義和區別:簡單來說,一級市場是債券和股票的初級市場即發行市場;二級市場是交易流通市場,是已發行股票進行買賣交易的場所。比如說我們通常接觸的股票交易市場就是二級市場。
業績對賭:收購方(包括投資方)與出讓方(包括融資方)在達成并購(或者融資)協議時,對于未來不確定情況進行一種約定。如果約定的條件出現,投資方可以行使一種權利;如果約定的條件不出現,融資方則行使一種權利。
股權回購條款:在投資協議中對擬投資公司的業績相關指標做出約定,在約定條件未達成時由被投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大股東或管理層對股權進行回購,以確保投資人的權益。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投資也是一樣,這幾年,私募股票基金鮮有年化收益率能到10%的,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年化20%的比比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么大的落差?
股權投資的盈利模式優于股票投資。這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股權投資的盈利模式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價差乘以企業凈利潤增長;在股權投資中,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價差目前基本上在2-5倍左右的水平。而股票投資的盈利模式主要是,賣出時的價格減去買入時的價格乘以企業凈利潤增長水平,但就是這個賣出時的價格和買入時價格是極其不確定的,就是這個不確定的要素導致了股票基金經常虧損。
市場規則更有利于股權基金。股權基金所投資的企業,普遍存在一個保本保息的回購條款或者是業績對賭的協議,即使所投向的企業業績下滑,股權基金也可以通過現金補償或分得更多的股份,來確保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損失,而股票基金基本上是盈虧自負,無人負責。
股權投資市場地位、信息透明程度更高。有人把股權投資比喻成談戀愛結婚,把股票投資比喻成一夜情,其實不無道理。PE機構入股企業之前,都要經過詳盡而深入的盡職調查,對企業的情況了解得更深刻,同時還要幫助企業成長,能夠得到企業的尊重,能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而股票投資者往往很難對上市公司有深入的調研,一個董秘或者一個證券事務代表都可以打發所有的調研者,因為在上市公司眼里,這些股票投資者隨時可能會賣出股票,就像一個過客,也就像一夜情,能有多深的感情呢?所以很難得到股東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股權基金和企業的戰略目標更為接近。股權基金和企業的管理團隊的利益是一致的,往往把公司上市當成終點或者是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因此,PE機構入股后,將會和管理團隊一道,齊心協力,把公司推向上市當成奮斗的目標。而股票基金在二級市場買入時,往往還要遭遇上市公司管理團隊和股權基金減持套現的壓力,因為他們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已經實現了。
股權投資更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股權投資一旦投入,不能馬上退出,也不會因為企業有一點利潤增長就賣出,這就使得股權投資真正變成一種長期投資,就能夠充分的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利潤增長。股票投資容易受市場情緒波動帶來的影響,比如2016年年初,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卻跌了20%以上,就是因為受市場“熔斷機制”推出帶來的影響。另外,私募股票基金還有“強制止損”的緊箍咒,凈值一旦跌破0.8,就是跌到20%,就要面臨強制清盤的壓力,這也使得很多私募股票基金不能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
這就是為什么私募股權基金很少賠錢,而私募股票基金經常賠錢的原因。